文章分类

刘涛雄:供给新政策怎样打上鲜明的“中国标签”


核心提示: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固然有其经济学理论根源和对经济政策他山之石的借鉴,但更多还是决策层回应中国经济所碰到的问题而开列的政策药方。而抓住当前中国经济诸多问题的“牛鼻子”,关键便是要破解中国经济内在的结构性矛盾。


【摘要】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固然有其经济学理论根源和对经济政策他山之石的借鉴,但更多还是决策层回应中国经济所碰到的问题而开列的政策药方。而抓住当前中国经济诸多问题的“牛鼻子”,关键便是要破解中国经济内在的结构性矛盾。

【关键词】供给经济学 供给侧改革 中国版本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理论渊源:供给还是需求

宏观经济政策到底应该侧重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这个问题有很长的历史渊源,也是宏观经济学发展和宏观经济政策演化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

在1929年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之前,并没有系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大危机之后,无论是政策界还是学术界都在反思大危机产生的根源以及政策上的应对措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凯恩斯写作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而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核心的基本理论框架。凯恩斯的理论可以说从一产生就带着需求管理的基因,因为其分析的起点便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经济波动的原因主要来自需求方面的冲击和波动,从稳定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政策就要更加重视总需求管理。当经济萧条时需要政府的刺激之手来扩大需求,使经济摆脱萧条;当经济过热时需要政府的收缩之手,来控制经济的脱缰野马。凯恩斯的理论发表以后影响日益扩大,总需求管理政策一时风靡全球,各种脱胎于凯恩斯理论的经济学流派蓬勃发展。

但人类的社会实践总是不断给理论提出新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大家始料未及的滞胀时代。所谓“滞胀”,就是通货膨胀和低增长同时发生。而“滞胀”发生时,如果还以总需求刺激政策作为药方的话,无疑会进一步助推通货膨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大家称之为供给学派的另一种理论框架开始受到重视和欢迎。供给学派强调,政策之手应该从经济的供给方切入,核心是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提高企业生产能力。显然这是和凯恩斯主义从总需求管理入手完全不同的思路。供给学派最典型的政策措施就是减税,供给学派认为,当税率较高时降低税率不但不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反而会因为降低企业负担而提高总产出也就是扩大了税基,从而带来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

供给侧改革是对中国经济面临挑战的政策回应

当 前中国经济所碰到的问题和当年美国有很大不一样。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并不是“滞胀”问题。如果仅从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率这些宏观经济指标来看,当前中国的情 况更接近于凯恩斯主义所描绘的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导致的经济低谷的情况,典型的特征就是物价相对紧缩和增长率处于低谷同时存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 要十分重视供给侧的改革,而不是只要着眼于扩大总需求就可以了呢?

从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来看,当前中国经济的困难确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于供给大于需求。其中的关键在于,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主要根源于供给方 面的结构性失衡。对于相当多的产业,尤其是重工业、制造业等方面处于产能过剩甚至严重过剩状态。产能过剩时如果通过扩大总需求的方式来提振经济,将让这些 本来处于过剩的产能又利用起来,使得产能过剩难以解决。

我 们过去经常从总需求的角度说,中国经济的动力有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仔细分析当前的三大需求不难发现,就净出口而言,随着世界经济的结构性调 整,中国未来不可能寄希望于长期维持较大的贸易顺差。而消费需求一直处于比较稳健,甚至较快增长的态势。主要的需求不足表现在投资需求上,投资下滑速度大 大超过了GDP下滑的速度。而当前投资需求下滑,有深刻的供给侧的结构性原因,这是因为供给的结构性过剩,资本从实体经济难以找到好的投资机会,自然导致 投资下滑。如果能够采取有效的供给侧改革措施,卓有成效地调整过剩产能,促进新的盈利机会的产生,投资需求的迅速下滑就能有望得到扭转。

供给经济学的中国版本

我们可以预期,中国对供给政策运用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政策经验而言自然会有共同之处,比如不排除大力度减税措施的推出,已降低当前高企的企业成本;但源于对中国经济所要解决问题独特性的理解,这些供给政策的运用会打上鲜明的“中国标签”。

首 先,对供给侧政策的重视并没有排斥对需求侧政策的运用。总供给政策是着眼于长期的。因为供给的改变往往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生产行为等方面的调整, 这些变化往往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因此,一方面,总供给的政策十分重要,要解决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最终都要落实在供给的调整上;但另一方面,却又往 往远水不能解近渴,对短时间内的经济问题往往成效不显著。而需求管理的政策恰恰相反,一般来讲刺激总需求的政策,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起作用。比如政府财 政开支的扩大、货币政策的放松,大体在一年以内都能明显的提振经济。所以,应对当前中国经济问题,既需要强调供给侧的政策,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抛开需求管 理的政策。

再 者,当前中国供给侧政策工具的运用有鲜明的结构性视角。由于当前中国经济内在的结构性问题,不同的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很不一样。很多传统产业处于产能严重过 剩状态,而一些战略新兴产业却尚处于发育不足的状态。一些传统产品库存严重超过了实际需求,而一些技术含量密集、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还满足不了社会的需 求,依赖于进口。因此,笼统地实行鼓励性或是限制性的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效果。这就要求政策措施既能提高经济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又能有利于淘汰落后产 能和落后企业、行业,促进产业升级,这显然要求实行结构性的供给侧政策。比如对于减税而言,结构性的减税政策优于所有产业同等对待的全面减税政策。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参考文献】

①《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 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科学编制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新华网,2015年11月17日。


获取短网址


分享到: 

文章详情,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

文章详情-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

文章详情,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