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华大:世界基因殿堂里的“山寨”研究院

此时,距华大从体制内出走,已过去四年。2007年,汪建等人南下深圳,在盐田区一家鞋厂厂房里建设全国第一个“民办非企业”源头创新研究院。如今,这里五楼展厅有一整面墙,挂满了世界顶级科学杂志的封面。封面上,都是华大基因研究院的论文标题。

如 果用数据说话,自南下深圳到2015年5月7日,华大基因发表论文990余篇,SCI收录的有920余篇,在CNNS上发表文章共计172篇,其中,《自 然》及子刊杂志138篇,《科学》及子刊25篇,Cell系列8篇,New Engl J Med 上1篇,其中华大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有109篇。

这是什么概念?数据显示,1998年至2012年,中国共有48所大学以第一作者单位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一共不过191篇。

众所周知,美国《科学》杂志与英国《自然》杂志是目前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知名度和权威性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共同特点是非常强调研究工作的原创性,因此两刊一直致力于发表世界各学科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

若基础研究、源头创新以高水平论文为最重要的成果发布方式,则华大基因这家被自称为“山寨”的研究院,在源头创新方面的能力几乎可以匹敌中国几十所一流高等院校。

尽管这与生命科学进入爆发期有关,但这样的成就依然足以让世界为之震撼。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徐迅说,现在世界生物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定期都到华大来看看,以免漏掉了什么前沿的研究和信息。

基础研究风险高,投入大,又具有非常强的外部性,因而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公共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据了解,美国财政支持基础研究占整个研发资金比例从1953年的不到10%上升到2004年的接近40%。

然而,华大基因研究院作为民办科研单位,其来自政府的研发投入仅占10%-15%。其他的投入则来自华大通过产业化项目获取的收益。

也就是说,华大成功走出一条基础研究和产业并进的路。汪建曾说,华大基因抓两“术”——“印刷术”和“印钞术”——“印刷术”就是要做最高水平的研究,要有成果,还要有论文,“印钞术”就是赚钱,用科研成果和科研实力来赚钱,用赚来的钱再保障科研顺利进行。

的确,今天的华大是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体,以华大基因研究院为起点,华大基因集团旗下成立了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华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产业公司,以及华大基因学院。

可以把研究院理解为孵化器。其主要做中长期战略性科研,一旦项目成熟了,则连人带技术转给产业公司。而产业公司完全是商业运作,公司产生的收入回流到华大体系最顶层,然后向各个版块进行资源分配。

汪 建曾拿做菜来形象地描述这个过程。 “我比较擅长烧菜,刚开始,我在家里反复地做番茄炒蛋,研究这道菜的独门秘籍。我做好了自己在家吃,这叫科学研究。现在,我弄个大锅,炒好了请人来一起品 尝,吃得好当然得付我一点成本费,这就是‘产业’,是华大基因研究院现在做的事。等我赚了更多钱,又去研究新的菜,顺带搞个外卖,把生意做大,让全世界都 吃华大的‘番茄炒蛋’,这就是华大愿望中要做的事。”

在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王俊看来,First class science is first class business , first class business is first class science。也就是说,第一流的科学和产业是有很多结合点的。“物理学从一个理论的提出到火车的应用需要半个世纪的时间,这个过程很难有一个机构做基 础研究和商业化应用两件事,但生物学和IT产业一样的快速效应让一个机构既做商业又做研究成为可能。”王俊说。

“可能”如何变为现实,这其中考量的是机构的运行机制。华大研究院作为民办新型研究院,对于传统科研体制的最主要突破了以学位、论文为导向的人才任用和评价机制。

现年29岁的李英睿,大二时到华大基因实习,在大学毕业前的两年里,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11篇论文。研究院曾为他报了一个政府的青年人才项目,但第一轮就被淘汰了。原因很简单——他没有博士学位。

但这并不妨碍李英睿在华大基因研究院当副院长、首席科学家。同样,出生于1992年的赵柏闻高中都没有毕业,现在也在华大基因担任人类认知能力基因组学分析科研项目的团队带头人。

这 几年,通过以项目带人才的方式,华大基因研究院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取得科研成果。华 大基因研究院团队共有520余人,其中博士34人,硕士200余人,并拥有一支包括国际学术专家和产学研各界精英在内的高级顾问队伍。

目 前,华大基因研究院主要致力于个人基因组、肿瘤、生育健康和动植物分子育种四大方向的研究,以人类健康、动植物、微生物类重大科学项目为依托,深入探讨 DNA水平、RNA水平、DNA与组蛋白修饰水平、蛋白质水平、网络/系统生物学水平、元组水平、群体与进化组学水平、代谢组学水平、合成生物学水平、单 细胞水平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核心技术开发。

面对外界对于华大“四不像”的质疑,汪建说,“无所谓,你爱怎么想怎么想。”“这是一个纠缠不清 的问题,深圳这座城市之所以好,就是提倡先干,不讨论。”汪建说,“如果大家都支持,那我们就把华大变成中国未来社会一股动力,如果大家都不支持,那我们 自己哼哼唧唧总可以吧。站在人性角度,只要不危害社会,你们也管不着。”

大事年表

2007年

2007.6.19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成立

 

2008年

2008.1.5 “炎黄99”计划正式启动

2008.1.22     “千人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2009年

2009.8.1 “万种微生物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2010年

2010.1 “1000种动植物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2010.1.22~23   国家863重大专项“癌症基因组研究”项目启动

 

2011年

2011.4  基因检测实验室获得ISO/IEC17025认可证书

2011.6.12“973全基因组高分辨中国(东亚)人群遗传变异图谱绘制”项目启动

 

2012年

2012.7.12   与生物医学中心(BioMed Central)共同创办的生物学大数据期刊GigaScience首刊正式发行

2012.11.9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发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评价结果

 

2013年

2013.3.18     深圳华大基因完成对人类全基因组精准测序创新领导者Complete Genomics收购 

 

2014年

2014.6.30     国家食药总局批准华大基因BGISEQ-1000基因测序仪等医疗器械注册 

2014.7.7     与华南理工及哥本哈根大学等联合发表近乎完整的人类肠道微生物参考基因集数据库

2014.12.29     国家基因库一期工程封顶仪式在深圳大鹏举行

 

2015年

2015.1   深圳华大临床检验中心成为第一批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 

2015.5.26   首次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组装出迄今最完整的单倍体水平的二倍体基因组序列 

2015.6.6  Complete Genomics公司推出完全集成式的“超级测序仪”RevolocityTM


获取短网址


分享到: 

文章详情,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

文章详情-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

文章详情,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