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陈清泰:推动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

   “正如习近平主席多次阐述的,向创新驱动转型是我国走向高收入国家的必经之路,是产业和企业面对的不可逆转的大势。”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以此作为第十三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演讲的开场白。

   谈到我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陈清泰列举了六大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分别阐述了什么是创新型经济,我国为何要发展创新型经济,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方向,以及需要关注哪些趋势。

   以创新经济替代追赶型经济

   创新驱动型经济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陈清泰认为可以从以下六点找到答案。

   第一,创新基于市场导向、由企业家精神主导。由于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政府无法预知,不是规划和审批所应涉及的范畴,只能由市场主体分散决策。 

   第二,竞争性市场是创新的平台。市场为创新提供导向、激励和溢价变现的通道,消化试错成本并分散失败的风险。尽管更多的创新以失败告终,但市场的强激励会吸引越来越多创业者和投资人甘愿冒着失败的风险倾心于创新。 

   第三,创新是试错的过程,应鼓励而不是限制新的进入者。创新的方向无法准确预判,只能在大量进入者竞相探索中日渐明朗,并使成功者脱颖而出。 

   第四,创新是“创造性破坏”。它破坏的不仅是既有的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还包括既有的标准和游戏规则。在新的创新冲击旧的创新过程中特别应当引起重视的是,它将加速企业的兴衰和劳动力的流动。 

   第五,中小企业是创新的生力军。大公司试错成本高,本能地追求成功率和稳定性。而中小企业试错成本低、决策机制灵活,更敢于冒险在新技术、新产品中担任探路者的角色。 

   第六,灵活的融资方式是创新的助推器。

   陈清泰认为,创新驱动是与追赶经济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经济增长方式。过去较长时期以来,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追赶期,这期间“政府主导、举国体制、依托国企、大规模投资”的“半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发挥到了极致。但由于增长方式转型迟缓,许多产业出现过量投资、产能过剩或产业逐渐进入前沿,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引进和模仿,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我国经济必须向创新型驱动转型,陈清泰认为,一大理由是发展可持续增长的经济必须依托创新,必须依托技术进步,使全社会的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和存量资产动态地流向更高生产率的部门,也就是不断地更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使高效生产力不断取代低效生产力;高效企业取代低效企业;高效率的就业岗位取代低利率的岗位。

   “所谓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就是高效生产力不断产生和扩张,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和退出的新常态。”陈清泰说,而当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新兴产业和企业迅速崛起,落后产业和企业需要退出。但是我们的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这种新常态。此时,建立生产要素依托市场的可流动性至关重要。政府出面处理个案有时不可避免,但重要的是下大力气完善并购重组、破产重整、失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制等基础设施,建立起企业“生得顺利、退得顺畅”的产业生态,以此保障持久的经济活力。

   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

   那么,具体来说,该如何推动经济向创新型驱动转型?首先需要认清自身的优势。陈清泰认为,现阶段我国产业有着新的比较优势,并且前景良好,一是生产要素结构升级,特别是教育程度提高、职业培训逐渐普及,知识型人力资源优势开始显现;二是产业配套能力增强,企业组织和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家队伍逐渐成熟;三是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创新创业活动进入活跃期,创新的成功率提高;四是市场巨大、需求旺盛,多层次、多样化格局逐渐形成。相应地,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已经由低成本一般制造,转化为低成本研发和低成本复杂制造。我们已经占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比较优势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前景。

   “当前,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仍具有要素低成本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则有一定技术优势。‘智力密集程度’和‘技能劳动密集程度’一般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做不到、发达国家做不起的领域,这是我国产业放手施展的广阔空间,是中国产业和企业挤入全球领先地位的亮点。”

   另一方面,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陈清泰表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还不充分。国家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引擎,应该确立大量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认真解决政策歧视、市场准入难和融资难等发展瓶颈。

   为何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重要?陈清泰认为,虽然大型企业有强大的产业能力,但技术创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大企业的创新追求成功率,往往因对传统技术的依恋和大量存量资产的拖累而踌躇和犹豫。科技型中小企业却愿意以更高的热情义无反顾地推进新的技术变革,以自身的“生和死”充当着新技术、新产品探路者的角色。在来源于大学的知识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之间仍有一个广阔的空间,这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大显身手的天地。

   关注趋势抓住机遇

   我国产业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全球发展趋势,努力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跨越。

   陈清泰说,我国过去以引进的技术进行产业跟踪,是技术追赶期的一种选择。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加速学习过程,并为技术跨越创造条件。但产业跟踪是依附于先进企业的经营方式。它的“依附性”决定,如果不能实现技术自立,永远不能成为领先者,这是不可持续的。

   “日本和韩国大体用了25—30年做到了技术自立,今天我们也到了这个时点。由产业跟踪到技术自立,是一次非常艰难的跨越。但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要毫不犹豫地向前。跨越一旦实现,就将改变全局。”陈清泰说。

   同时,陈清泰认为,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酝酿。“尽管还存在争议,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许多征兆已经显现,这是不争的事实。当前,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经形成;信息技术、制造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交叉融合,互联网、物联网正在向各个领域快速渗透。革命性新技术的群体性突破,预示着工业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性变化。”

   陈清泰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群体性突破渗透到整个经济社会所引发的多维度、系统性变革。我国的经济转型与新工业革命交叉,给我们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参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我国在市场规模、技术和配套基础设施的积累、科技人口红利等方面都有较好条件,同时,我国创新活动进入活跃期,又恰逢改革进一步释放红利,应该抓住机遇,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大型骨干企业要足够敏感。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获取短网址


分享到: 

文章详情,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

文章详情-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

文章详情,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